孩子鬧情緒,父母不能做的事!
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爸媽如何當好情緒教練?
孩子情緒學習經驗深受父母的影響,父母同時也是穩定孩子情緒的最主要來源。
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約翰‧高特曼的追蹤調查發現,父母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,
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,挫折忍受度高,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。
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,已成了現代父母的必修課。
三個步驟 破解孩子情緒密碼
培養情緒能力,愈早開始愈好,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。在處理孩子的情緒問題時,父母可採取以下三個步驟:
步驟1:理解、接納孩子的情緒
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,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,接納孩子的情緒。
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,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。
步驟2:協助孩子覺察、表達情緒,並釐清原因
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,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,才能對症下藥。
步驟3:引導孩子調整認知,思考解決方案
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,引導他調整認知,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
孩子透過觀察、模仿,不斷吸收父母因應情緒的風格,在孩子面前適當表現你的情緒益顯重要。
偶爾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從錯誤中學習的往事,也有助於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。
最後,要提醒家長的是,「EQ教育不是特效藥,而是漢方藥」,孩子的改變需要時間。
培養情緒力是一個持續進行的過程,一旦開始,就會漸入佳境。
只要父母投入時間和耐心,運用技巧和練習,就能調好孩子的情緒體質,
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選擇,做自己情緒的主人。
»»»»»»»»»» 點擊看全文:https://reurl.cc/0WGG0A